你的位置:上海红星美凯龙官网 > 新闻动态 >

怕老婆的宰相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1:36    点击次数:80
  • “怕老婆”的唐初名相!

    大唐历史上有一位被誉为“第一贤相”的人物,他是李世民最为信任的谋士。他不仅在幕后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之外,还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了首功,助李世民成功登上皇位。此后,他又辅佐李世民开创了“贞观之治”,为唐朝的繁荣与稳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。然而,这位位高权重、智慧过人的贤相,竟然在家中是个“怕老婆”的人。

    (房玄龄-唐朝初年名相△网络 侵删)

    这位贤相便是房玄龄,他出身于显赫的清河房氏家族,一个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。房玄龄的曾祖父房懿曾是北魏时期的镇远将军,而他的父亲房彦谦更是在隋朝时担任旌阳县令,名声显赫。房彦谦的学识渊博,声名远播,甚至被载入《隋书》之中,拥有专门的传记。在这样的家族熏陶下,房玄龄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。他博览群书,聪慧过人,具备惊人的洞察力。

    (隋书图片△网络 侵删)

    十八岁那年,房玄龄便考中进士,正式步入仕途。这位年轻的学霸迅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,大家纷纷赞叹他的才华和前途。可是,房玄龄究竟是如何与李世民结缘的呢?

    公元617年,李渊在晋阳起兵不过数月,李唐政权尚未稳固,其势力范围仅限于河东、关中等少数地区。而此时,天下群雄并起,实力强于李唐的军阀比比皆是,谁能最终统一天下尚未可知。在这样的动荡背景下,房玄龄却选择了早期投奔李唐,并且直接投奔李世民。这一选择足以显示出房玄龄对天下大势的精准把握。李世民早已听闻房玄龄的大名,二人一见如故,李世民非常欣赏他的才华,立即将他纳入麾下。

    (李世民 画像△网络 侵删)

    为了报答李世民的知遇之恩,房玄龄竭尽全力筹谋军政事务。在剿灭地方割据势力时,军中许多人忙于搜求珍宝,而房玄龄则优先收拢人才。他将这些人才招揽到自己的幕府,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,共同为李世民效力。诸如朱儒、杜如晦、薛收、张亮等人,都是房玄龄发现并举荐给李世民的,可以说他是大唐的第一“人力资源总监”。

    之后,房玄龄与杜如晦一同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。房玄龄善于谋略,杜如晦则果断决策,二人配合默契,被称为“房谋杜断”。李世民多次赞扬房玄龄,称他为自己的“张良”。

    李渊建立大唐后,李世民被册封为秦王,而房玄龄则成为了秦王府的济世参军。武德九年,房玄龄参与策划了玄武门之变,帮助李世民顺利夺得帝位。李世民登基后,论功行赏,房玄龄、杜如晦、长孙无忌在文官中居功至伟,房玄龄更是因功被晋封为邢国公。李世民称赞他有“筹谋帷幄并社稷之功”,意思是如果没有房玄龄的谋划,李世民也难以登上皇位。

    (图片△网络 侵删)

    随后,李世民任命房玄龄为尚书右仆射,使他成为朝廷的核心人物,位居众臣之首。从此直到房玄龄病逝,他始终未曾离开过权力中心。他辅佐李世民长达三十多年,为唐朝的稳定与发展呕心沥血,因此被天下人称为贤相。然而,当提及房玄龄的具体贡献时,似乎又难以用三言两语来概括。

    实际上,他在唐朝的统一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他曾随同李世民南征北战,运筹帷幄,先后击败了薛举、刘武周、王世充和窦建德等强敌。这些战功虽多归于李世民,但房玄龄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。

    尽管房玄龄身居高位,却以“怕老婆”而闻名。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,她的家族在当时的社会中享有极高的声望和地位。卢氏的父亲卢文纪是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,曾担任过重要职务,家族在朝廷中颇有影响力。卢氏自幼在这样一个显赫的家庭中长大,接受了良好的教育,培养了她聪慧机智的性格。

    (房玄龄妻子卢氏影视形象△网络 侵删)

    卢氏不仅拥有出色的家世背景,还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,具备卓越的管理能力和决断力。她在嫁给房玄龄后,不仅在家中掌管内务,还对丈夫的事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。尽管她在家中性格强势,但对房玄龄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,确保他无后顾之忧。

    卢氏的家族背景和她自身的才智,使得她在当时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。她的父亲卢文纪在隋朝官场中的地位,使得卢氏在嫁给房玄龄后,能够迅速适应并融入新的家庭环境,成为房玄龄背后坚强的后盾。正是因为有了卢氏的支持,房玄龄才能在朝廷中全心全意地辅佐李世民,为大唐的繁荣与稳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。

    有一天,李世民请开国元勋们赴宴,酒足饭饱之际,房玄龄在同僚的挑逗下吹了几句“不怕老婆”的牛皮。李世民早已听闻房玄龄怕老婆的传闻,便借着几分酒意,赐给房玄龄两个美人。房玄龄没想到自己酒后吹牛竟被皇上当真,真的赐了两位美人。想到家中的妻子,他愁得不知如何交代。尉迟恭鼓励他说,“放心领回去吧,你老婆再凶也不敢对皇上赐的美人怎么样,难道她还敢抗旨不成?”于是,房玄龄忐忑不安地把两个美人带回家。

    (图片△网络 侵删)

    不料,卢氏见到两个年轻漂亮的小妾,立即大发雷霆,指着房玄龄大吵大骂,并操起鸡毛掸子大打出手,赶两个美人出府。房玄龄见情况不妙,急忙将美人送出府。这件事很快传到李世民耳中,李世民派长孙皇后来劝解,讲了很多关于三妻四妾的大道理,但房夫人就是不听。李世民很生气,决定压一压她的气焰,便召见房玄龄和卢氏。当他们来到宫中,李世民命宫女端来一坛毒酒,指着两位美人和这坛酒说,“我不追究你抗旨之罪,这里有两条路任你选择:一是乖乖领回两位美人,和和美美过日子;二是喝了这坛毒酒,省得妒忌旁人。”房玄龄深知夫人性情刚烈,怕她冲动喝下毒酒,急忙跪地求情。卢氏自知年老色衰,看着两位美人,心一横,仰头便喝。房玄龄急得直跺脚,其他大臣却大笑起来,原来这坛子里装的并不是毒酒,而是一坛醋。

    李世民见房夫人如此刚烈,不禁叹道:“房夫人,莫怨朕用这法子逼你,你妒心太盛。不过,念你宁愿以死来捍卫对丈夫的感情,朕就收回成命。”房夫人没想到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喝“毒酒”,竟得到了这样的结果,虽然酸得直皱眉头,但心中却是万分高兴。房玄龄也破涕为笑。从此,“吃醋”这个词便成为了女人间妒忌的代名词。

    在贞观年间,朝堂之上广开言路,人们将李世民比肩于尧舜这样的贤明圣主。然而,真正能够看透李世民本质的人,未必是善于进言的魏征,而是那些与他关系密切的嫡系大臣们。房玄龄、杜如晦和长孙无忌等人,他们对李世民的了解更为深入,但却很少指出他的缺点。这是因为他们跟随李世民的时间太长,深知他并不喜欢听到批评意见。

    (魏征图片△网络 侵删)

    真实的李世民并不是一个乐于接受他人意见的人,因此房玄龄等亲近大臣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李世民,而魏征等非嫡系谏臣看到的则是一个理想化的李世民,或者说是李世民刻意塑造的贤君形象。这种双重面貌反映了李世民在权力和形象管理上的复杂性。

    也许只有房玄龄最了解李世民的真实模样,因此他为人谦卑,行事低调,从不与李世民争功。他深知,只有这样的臣子才是李世民最喜欢的。因此,晚年的房玄龄选择急流勇退,避免与皇帝产生矛盾。

    (房玄龄等撰-晋书图片△网络 侵删)

    贞观十三年,李世民正值盛年,房玄龄被任命为太子少师。考虑到自己的子女已与皇室联姻,同时也认为自己已尽人臣之责,房玄龄多次上表请求辞官。然而,李世民始终未能允许他的辞呈,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李世民对房玄龄的高度信任和爱戴。

    房玄龄的谦逊和低调,正是他能够在李世民身边长久立足的重要原因。他深知在权力的游戏中,如何保持分寸,如何在功成名就时急流勇退,这些智慧使他成为了李世民最为依赖的贤相之一。

    贞观十九年,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时,将长安的政务全权交给了房玄龄。李世民凯旋归来后,当时的宰相萧瑀指控房玄龄结党营私,图谋不轨。然而,李世民选择相信房玄龄,反而罢免了萧瑀的职务。这一事件充分显示了李世民对房玄龄的信任。

    贞观二十二年,房玄龄因病重无法下床,唐太宗李世民得知后非常关心,命御医为房玄龄治病,并每天送来最好的食物。不仅如此,李世民还亲自前往探望房玄龄,陪伴他度过最后的时光。在房玄龄弥留之际,李世民握住他的手,与他告别。为了让房玄龄走得安心,李世民还提拔了他的两个儿子,让他们担任重要的官职。这样,房玄龄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亲眼看到了自己的儿子们得到重用,这无疑是对他一生贡献的最大认可。

    (李世明 房玄龄影视形象△网络 侵删)

    尽管有御医的悉心诊治,房玄龄最终还是病重去世,享年71岁。房玄龄一生为官,流芳千年,能够善始善终,上得皇帝宠幸,下受臣民敬仰,正是得益于他廉洁奉公的忠诚,恪尽职守的担当,以及推功让贤的谦逊。他确实不愧为一代贤相。

    作者:王恭建